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为何会乱收费?

政府采购信息网 董莹 2025-04-11 13:19:51

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乱收费,是政府采购领域“四类”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中发现问题最多的一类。2023年全国“四类”整治工作通报显示,发现代理机构乱收费问题4768个,占总数的41.8%。那么,代理机构乱收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
专项整治揭开乱收费黑幕,法规明确仍存违规乱象

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了解到,政府采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,揭露了诸多代理机构乱收费问题。包括:逾期退还保证金、违规转嫁专家评审费、收取电子采购文件费等。例如,某代理机构在179个项目中,超期未退还300多家供应商的保证金,合计600余万元,最长超出法定期限227个工作日;某代理机构应向中标供应商收取代理服务费20610元,实际收取22910元,多收取的2300元为加收的专家评审费;某政府采购项目明确可以现场获取纸质招标文件,也可在网上获取电子招标文件,但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招标文件,代理机构都要收费500元。

对于何时退还保证金、专家评审费由谁支付、电子采购文件费能否收费等,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均有明确规定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,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,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。《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》(财库〔2016〕198 号)第二十三条规定,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,由集中采购机构支付评审专家劳务报酬;集中采购目录外的项目,由采购人支付评审专家劳务报酬。《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》(财库〔2019〕38号)明确,实现电子化采购的,采购人、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向供应商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。法律法规既有明确规定,为何代理机构还会乱收费呢?

市场竞争催生低价“揽客”,利益驱动引发违规牟利

据了解,截至2025年4月7日,在中国政府采购网登记的代理机构已达57789家。随着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推进,代理机构准入“门槛”降低,代理机构数量与日俱增,政府采购代理市场竞争趋于“白热化”。西安某高校招标采购科负责人告诉记者,为承揽项目,部分代理机构以降低代理服务费作为竞争手段,当收费难以覆盖成本时,便会通过乱收费来弥补。

“也不乏代理机构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。”某市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负责人说,一些代理机构在代理服务中,除了正常收取代理服务费外,还会通过多种形式增加额外收入,以实现利润最大化。甚至个别代理机构与供应商、评审专家或其他相关主体存在利益勾结。例如,与供应商串通,通过收取高额报名费、资料费等方式,筛选出愿意配合的供应商,排除潜在竞争对手,帮助特定供应商中标,然后从供应商处获取不正当利益。

法规模糊监管存短板,内控缺失人员意识差

在陕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于娟看来,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漏洞。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完善,目前相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,对于代理机构收费的一些具体问题,如电子采购平台收费、增值服务收费标准等规定不够明确,使得代理机构有空子可钻。另一方面,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可能因人力、物力有限,难以对众多代理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全面、及时、有效的监督检查。对于一些隐蔽的乱收费行为,如以技术服务费、咨询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,难以在日常检查中发现。即使发现代理机构乱收费行为,部分地区的处罚力度可能不够,导致代理机构敢于冒险乱收费。

广东省某高校招标采购办负责人补充说,部分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,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熟悉,不清楚收费的合理范围和标准,也会致使代理机构乱收费。此外,一些代理机构内部缺乏完善的收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,没有对收费项目、标准、流程等进行明确规范和有效监督,且收费后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可能存在不规范问题。他举例说,一些代理机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,保证金是项目经理跟进处理,转账数据和资料都在项目经理一人手上,如果项目经理跳槽且没有移交这些材料,就会导致超期未退还保证金的情况。

广告

政府采购领域首个微信公众号。第一时间提供专业、权威、精准的政府采购政策解读、知识分享及招标采购信息,为政府采购各方参加人铺设一条信息高速通道,满足你随时随地的采购、生意需要。

政府采购信息网

政府采购信息网

网友评论
个人头像
  • 暂无评论,欢迎您发表观点!
意见反馈
反馈类型:
问题描述:
0/500
联系方式:
0/30
提交